安徽六安翁墩乡:住高楼 逛公园 村民们过上向往的生活
安徽六安讯(记者韩同瑞 鲁皖)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谁能想到,如今的村民们都住上了花园般的高楼,昔日乱糟糟的农田时下就像公园一样优美。生逢盛世,百姓们安居乐业,老有所依,过上了祖辈们向往已久的生活。在安徽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,每一处乡村建设,每一个扶贫产业,每一户脱贫农民,无不体现出党和政府实施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战略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和决心。
村民们住上了楼房
在翁墩乡杨公村,一处安置小区正在进行最后的绿化种植,每户住房都装有太阳能热水器、电梯等,房屋面积也很宽敞。为了方便五保老人,他们的住房不仅同期装修,3层楼房也都装上了电梯。
翁墩乡新建的村民安置小区
据该乡党委高副书记介绍,这是杨公村实现整村推进后首个安置小区,一次能安置133户村民和40多个五保户。小区的后面还建有三层楼的公共用房,方便村民们举行各种聚会。
这只是翁墩乡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。
小区内专门为五保户提供的住房
翁墩乡是农业乡镇,以水稻种植为主。自脱贫攻坚和美好乡村战略实施以来,翁墩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,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聚焦产业发展,促进稳定增收,立足现有产业基础,培育和壮大特色主导产业,发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,拓宽就业创业渠道,通过一系列“组合拳”,促使全乡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
2014年,杨公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,在翁墩乡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,该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,打造了300多亩的雏菊生态园、200多亩“稻虾米”种养基地,建有综合性文化广场、艺术长廊、讲堂等场所,在安徽省文旅厅的帮扶下,不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,不仅带领群众走出产业扶贫、文化助力的特色脱贫之路,还极大地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2017年,杨公村顺利出列。今年底,137户贫困人口不仅可以全部脱贫,村民们还能如愿地住进楼房,过上向往的生活。
孩子在公园般的田野里尽情玩耍
龙头企业成为脱贫“领跑者”
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,是翁墩乡脱贫工作的抓手。
翁墩乡翁墩村的明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,该社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、规模农业、高效农业、特色农业,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
国家级示范社——明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
目前,合作社已形成了“合作社+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建成以蔬菜种植、粮食加工为核心的种植示范区和周边辐射带动区,流转土地共计4800亩,其中有蔬菜大棚、水果采摘园、稻田养虾等特色产业。不仅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20人,人均年增收5000元,其中还带动贫困户30人。
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,逐步形成“一乡一品”、“一村一品”,筑牢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基础。2020年,申报的产业奖补专项资金共惠及585户1214人,其中18户54人为边缘户。修建光伏电站18座,惠及500户贫困人口,人均增收2760元。
明泉合作社的蔬菜大棚
此外,翁墩乡还加强就业创业,扩大增收途径。加强公益性、辅助性和临时性岗位开发,让更多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公益性劳动获得稳定收入。目前全乡公益性、辅助性、临时性岗位已安置贫困人口151人。
贫困户奋斗出自己的幸福
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”,习总书记的这句名言成为翁墩乡洞阳村贫困户张仁和真实的写照。
2016年初,张母被查出胃癌晚期,不久病逝。当年8月,张仁和自己被确诊为血癌。整整半年多,他只能躺在病床上,生活失去了希望。
每当看到暗自垂泪的妻子,想到自己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儿子,这个汉子不甘心。在历经半年多的治疗后,张仁和重新站了起来。
看到朋友家靠种水果、养孔雀致富,张仁和想着自己家里也可以,小小的仁和葡萄园就这样诞生了。
乡村干部得知张仁和的情况后,积极采取措施,帮助他们一家。2016年12月份,为其申报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享受安徽省健康脱贫政策,减轻高昂医疗费用的压力,并为张父申报了危房改造项目。
近年来,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,张仁和先后建成十多亩种植园,种植葡萄、核桃、石斛和一个小型的养殖场。乡村两级通过电商销售网点,为张仁和的农产品销售搭建了一个网络平台,并帮助仁和农场进行品牌包装,品牌策划,打造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,扩展更广阔的市场。
在翁墩乡,像张仁和这样在政府帮扶下脱贫站起来的人还有很多。翁墩乡党委政府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不忘初心,想尽办法,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,过上幸福的生活。这只是一个开始,在乡村振兴战略中,翁墩的百姓们在当地政府带领下,不仅要肚子饱起来,还要口袋鼓起来,脊梁挺起来,迎接更美好的未来。
相关推荐:
网友评论: